2023年4月26日,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第二次集体学习在111会议室举行,会议由党委书记张敬东主持,学院院领导、两委委员、教工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代表及教师代表等参加学习。此次读书班主要任务为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每个院领导领学一个主题,并交流学习体会。
一、张敬东书记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部分,并谈学习体会。
张书记:通过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原文,自己的理论水平、政治觉悟、思想素质等得到更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讲话中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结合学院发展关键时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十分重要,在今后工作中,学院党委将继续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自律意识,以教书育人的过程一流,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增量一流。一是加强班子及年轻干部能力建设,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年轻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强化执纪问责。对年轻干部切实做到受警醒、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颗扣子”。三是加强团队建设,获取高级别项目、产出高质量成果,夯实硕士点基础。四是制定各类评比标准,做到评优公开、公平、公正。五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二、孙金坤院长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部分,并谈学习体会。
孙院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认真自学、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专业领域,自己对乡村生态治理建设方面的思考如下:我国乡村的生态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层面大力践行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得到高度重视。为此,基于当前我国乡村现状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村实践的适宜性经验,我认为一是要优化生态产业培育体系,赋能生态经济运营。在严守生态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前提下,以乡村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通过遴选生态友好型产业、重组生态产业群落,筛选关键种产业,科学划定功能分区,构建形成资源代谢链,促成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和能量闭合循环。二是要推进多元衍生,完善三产产业链。立足区域发展优势,将乡村资源的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提炼农业特色,优化作物种植和禽畜养殖等有机技术,推进一产量质齐增,提高产品的区域竞争力。
三、郑晋维副书记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部分,并谈学习体会。
郑书记:《习近平著作选读》是一本百科全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能帮助我们拨开思想迷雾,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指导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践行“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理念,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以“对标一流”“过程一流”“增量一流”的精神内涵为指引,在保障育人质量、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实效上持续发力,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学院、学校各项工作同向同行、有机衔接、相互促进,以优异的成绩为学校四十周年校庆献礼!
四、郭飞飞副院长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把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部分,并谈学习体会。
郭院长:我通读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的《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章节原文,该章节是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在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综合个人在攀枝花市钒钛工业固废材料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我认为要达到建筑领域的低碳化,一是提高钒钛工业固废材料制备建筑构件的比例,将大量固废材料用于制备梁、板、柱等构件,同时应用于制备城市绿化地砖,从而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节约能源。同时要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供稿|曾丽云,审批|张敬东)